棺內物品

眾所周知「棺木(棺材、大厝、大壽)是裝死人的」。但是,除了遺體外,臺灣傳統習俗棺木內還放置什麼東西?依習俗,棺內物品包括:

  • 庫錢(銀紙)
    庫錢或銀紙放置在棺木底層,目的是吸屍水用。舊時有用稻草灰、炭末、木屑、茶葉或粗紙等,現今也有許多人採用衛生紙。在棺底鋪庫錢、銀紙、木屑、茶葉或衛生紙,這都是土葬或「打桶」才有使用。現在大都是火化,棺木工廠做好出廠時,棺內已有很漂亮的裝潢,棺底亦鋪有墊布,遺體直接放入,不再鋪墊其他物品。
  • 七星板
    棺底鋪好庫錢或銀紙後,舊時上面會放一塊薄木板,上繪北斗七星或鑿七孔(左三右四),稱「七星板」。
    七星板源於魏晉南北朝,盛行於隋唐五代時期。七星板的意義似是給死者以北斗引路或方向之用,也有鎮煞之意。七星板流傳至今,除了部分土葬外,今人已少有人使用七星板矣。
  • 棺席(底被)
    在七星板上鋪一層用麻、苧、白布合縫的布,稱為棺席或底被。唯這也是舊時或傳統土葬才有的做法,今人已不用。
  •  屍枕
    屍枕是遺體入殮時的頭枕。屍枕以銀紙為填充物,外覆以白布及紅布。依傳統禮俗,枕頭裡面還要放雞毛和狗毛,稱為「雞枕」,是喻雞啼狗吠,讓亡者知道晨昏時間。(屍枕或雞枕兩端高,中間凹下,形如菱角或元寶,故也有稱菱角枕或元寶枕者)。
  • 水被
    覆蓋屍體的被子,一般以白布中綴紅布,現今亦有以陀羅尼經被覆之。
  • 桃枝  柳枝
    意謂供亡者往陰間路上驅狗或拄杖使用,今人多已不用。
  • 過山褲
    是一件褲管一正縫一反縫的褲子,意謂供亡者在往陰間路上遇有惡鬼攔路時,丟給對方穿的緩兵之計。因褲管一正一反無法穿上,亡者可趁機逃離。今人多已不用。
  • 石頭  豆鼓  熟雞蛋或鹹鴨蛋
    意謂若石頭腐爛,豆鼓發芽,雞蛋(鴨蛋)孵出小雞(小鴨),才能回來與家人相聚。即幽冥兩隔,永不能見面之意,今人多已不用。
  • 手巾  扇子  梳子
    供亡者擦汗、扇涼和梳理用,同時也有喻傷心離散之意(扇、散同音;手巾拭淚;梳,離也)。
  • 金銀紙
    遺體入棺後,除了以庫錢或銀紙填塞固定外,依傳統禮俗左腳踩一金紙,右腳則踏一銀紙,稱「左踩金,又踏銀」,喻富貴之意。
  • 隨身庫(金銀庫)
    用一白色布袋,裝入亡者初終至入殮期間,在其靈前焚燒的庫錢、銀紙的灰燼,置於棺內,稱為隨身庫。隨身庫的意思,就是亡者「隨身攜帶的金庫」。
  • 隨身嫺

    隨身嫺是一對置於棺內的男女紙俑,為供亡者貼身使喚的奴僕,今人或已不用。
分類: #禮儀用品
發佈時間:4年前